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外科团队在异种移植领域取得一项重要进展,他们在最新一期《自然·医学》杂志上发布了关于第二例基因编辑猪心脏移植案例的详尽分析报告。该报告记录了心脏接受者劳伦斯·福塞特的术后情况,包括手术后两周内首次活检中发现的心脏排斥迹象,明确了未来异种移植需克服的挑战。
2023年,58岁的福塞特因终末期心力衰竭,在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接受了基因编辑猪的心脏移植手术。他在术后40天选择了停止治疗。此次报告记录了术后第一次活检中,这颗有十个基因被编辑的猪心脏所产生的初步排斥迹象,但猪心在移植后的最初几周内表现出良好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这一结果标志着在解决全球心脏供体短缺问题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福塞特由于外周血管疾病和内出血并发症,不适合进行常规人类心脏移植。对于他这样有晚期心脏病且传统疗法无望的患者,这次实验性手术成为其生存的唯一机会。
团队通过该病例认识到,要克服诸如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等障碍,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工作。即使选择了抗猪抗体水平较低的患者,仍然观察到了这些抗体显著增加,这最终损害了心脏并导致移植失败。为了今后的移植能够成功,可能需要更积极地处理和抑制这些抗体。研究还进一步阐述了其他免疫介导机制对移植失败的影响。
尽管遭遇了与免疫排斥相关的挑战,团队仍认为异种移植是满足日益增长的老龄化人口对器官需求的最佳方案之一。正如实体器官移植早期所经历的一样,这一领域也面临着类似难题,但每一次尝试都为未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和新的可能性。
总编辑圈点:
异种器官移植,试图通过将动物的器官移植到患者身上,从而解决移植器官严重匮乏的难题。猪的器官大小和生理功能与人类相近,成了异种器官移植的“天选”目标。然而,目前异种器官移植仍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免疫排斥反应、病毒传播风险等。科学家正探索运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猪身上引发人体免疫排斥的基因,降低免疫排斥反应的风险。未来,假如异种器官移植技术能够“突破重围”,取得重要进展,将极大改善器官移植的医疗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