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普活动 >>科技信息

科普活动

科技信息

我国学者揭示内侧颞叶癫痫发作间期的抑制性脑网络机制

来源:科技日报
字号:+-14
浏览次数:

  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获悉,该院教授卢洁团队近日在神经影像学权威期刊《神经影像学》(Neuroimage)发表一项研究成果。研究团队首次通过同步PET/fMRI技术,结合代谢连接映射(MCM)方法,系统揭示了内侧颞叶癫痫患者发作间期癫痫灶的抑制性脑网络特征,为理解癫痫发作控制机制及无创定位致痫灶提供了新视角。

  颞叶癫痫是最常见的药物难治性局灶性癫痫,手术切除致痫灶是重要治疗手段,但术后仍有部分患者疗效不佳。既往研究表明,癫痫发作间期可能存在全脑网络对致痫灶的主动抑制现象,但受限于颅内电极的空间覆盖范围,这一假说尚未在全脑层面得到验证。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利用一体化PET/fMRI技术,通过MCM量化全脑有向连接,首次在无创条件下验证了“发作间期抑制假说”,揭示了默认网络的核心调控作用。

  本研究纳入47例单侧颞叶癫痫患者和作为对照的25例健康人士,研究者通过同步采集18F-FDG PET和fMRI数据,构建了全脑水平的有向连接网络。

  研究结果显示,癫痫患者的致痫灶(海马)表现出显著的“输入连接增强、输出连接减弱”模式,且净输入与发作频率正相关,支持全脑网络对致痫灶的主动抑制假说。上述团队进一步研究发现,默认网络(如后扣带回、内侧前额叶)对患侧海马的输入连接显著增强,而患侧海马的输出连接减弱。

  上述研究首次通过多模态影像揭示了癫痫发作间期的全脑抑制网络机制,为癫痫的精准诊疗开辟了新路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与核医学科2022级博士研究生胡杰为第一作者,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孙立伟为共同第一作者,卢洁为最后通讯作者,该校教授李春林为共同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