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普活动 >>科技信息

科普活动

科技信息

无线微创脑机接口技术让截瘫患者实现“意念操纵”

来源:科技日报
字号:+-14
浏览次数:

  利用脑机接口,截瘫患者得以操纵着机械手抓起桌上的饮料瓶、不依靠他人帮助自行操作轮椅......在3月29日举办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科技助残平行论坛上,脑机接口技术在助残领域的应用引起了诸多的关注与讨论。

  “在中国,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大约有300到400万人,他们大多是因车祸、外伤或运动脊髓损伤等原因致残,损伤部位以下的四肢都失去了运动能力。”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为先书院院长洪波说。

  洪波告诉记者,在研究生涯当中,他目睹了许多这样的案例,截瘫给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生活上的不便、更让其背后的家庭一并陷入窘境,正因如此,他与他的团队希望通过无线微创脑机接口技术给予这些患者帮助,使其恢复肢体活动、回到正常的工作生活。

  洪波介绍,截瘫患者失去运动能力的原因,在于大脑和外周失去了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电信号或者其他信号解读的方法,把患者大脑里的信号翻译成机械能够理解的控制命令,如此一来,患者便可自行控制家电、轮椅、机械手等设备——这便是脑机接口技术的效用。

  “我们团队将病人的健康收益和风险平衡作为第一项的原则,设备的安全性是我们在研发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因素。”洪波介绍,由于大脑会对外来的传感器电极产生排异反应,直接接入大脑皮层会给患者带来感染和水肿等风险。于是研发团队最终采取了全新策略,将脑机接口电极放置在病人的大脑皮层颅骨下的硬膜之外,如此一来,电极便能在正常采集脑信号的同时,避免破坏神经细胞的活动,也不会导致免疫的反应。

  洪波介绍,目前团队所研发出的脑机接口系统具有三个特点:首先,该系统具有低侵入性,高安全性。其次,利用无线供电,可终身使用。此外,采用的算法性能较高,可将8个电极的信号变成100多个虚拟通道,能够实现稳健的运动解码,让操作更为精准。

  “科技在改善残疾人生活,促进残疾人发展方面有巨大应用潜力。科技助残既是服务残疾人的重要措施,也是推动前沿技术创新的重要应用场景。”中国残联计划财务部副主任刘丽君表示,下一步,应当继续大力推动以脑机接口为代表的科技助残发展,助力培育助残领域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