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2025年合成生物学与人工智能前沿交叉论坛在天津召开。论坛以“跨界融合 智领未来”为主题,“政产学研资”各界深入探讨人工智能赋能合成生物学,为合成生物科学和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据介绍,合成生物学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通过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系统,为人类面临的健康、环境、能源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但加快发展合成生物学必须打破其高度依赖实验试错所致的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等瓶颈。
近两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其强大的数据挖掘能力、先进的算法模型,能够有效解决合成生物学研发中的痛点问题,如加速基因线路设计、预测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以及更高效优化发酵工艺等。AI赋能有望突破生物体系理性设计的理论瓶颈与技术壁垒,重塑合成生物和生物制造研究范式,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在本次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和与清华大学陈国强教授分别就合成生物学带来食品产业变革、合成生物技术产业化的机遇和挑战做现场报告,来自国内最早开源大模型的AI明星企业智谱华章董事长刘德兵,深入探讨了AI大模型如何重塑合成生物和生物制造研究范式,通过高效、精准的产业化路径,推动经济向绿色、智能方向转型。
与此同时,武清区“AI+合成生物”产业联合体正式成立,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与多家企业、投资机构现场签约。其中包括与AI大模型企业智谱华章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开发AI在合成生物领域如基因设计、菌种构建、蛋白结构设计的垂直应用软件;与国药集团生命健康研究院(珠海横琴)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将研究院生物制造技术成果赋能大健康产业;浙江天化、河北恒华盛世环保、天津优达产投,与研究院签订了投资意向协议,助力研究院在香精香料、食品、医美等领域的生物制造企业孵化;研究院与华熙生物、红日药业、国药集团生命健康研究院(珠海横琴)、元合成、智谱华章,及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共同签订“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创新联合体”,在生物制造上开展产学研紧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