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转移,一直是癌症治疗中的“头号难题”。3月12日,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获悉,该院泌尿外科中心郑霁主任团队联合美国贝勒医学院张翔教授团队以及陆军军医大学药学系欧阳勤教授团队,对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及治疗靶点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深入剖析,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给肿瘤转移的研究和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与希望。近日,相关研究长篇综述“癌症侵袭与转移:分子见解与治疗靶点”在国际著名医学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
肿瘤转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癌细胞从原发部位扩散到远处器官的各个环节。从癌细胞脱离原发肿瘤、进入循环系统,到在远处器官定植、形成转移灶,每个环节都受到多种因素调控,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分子机制。“种子和土壤”假说与“多克隆转移”理论为理解肿瘤转移机制提供了重要框架。前者认为,癌细胞(种子)需要适宜的微环境(土壤)才能成功生长;而后者则强调原发肿瘤中不同癌细胞亚群的集体贡献,这些亚群凭借不同的基因突变和表型特征,共同推动了转移过程。通过对肿瘤转移过程的深入剖析,更能清晰地认识到肿瘤转移的复杂性,为后续寻找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指明了方向。
面对癌症转移这一严峻挑战,文章系统梳理并详细总结了当前针对不同肿瘤转移类型的治疗方法及潜在治疗靶点,同时梳理了现有的治疗手段及临床研究,并评估了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及综合管理策略在治疗肿瘤转移中的疗效。目前,肿瘤转移的治疗方法各有利弊,这既为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了多种选择,也促使科研人员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治疗策略。该文章通过深入剖析总结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探讨潜在治疗靶点,强调开发肿瘤转移靶向性和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性,同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和利用新兴技术推动治疗创新与发展,有望开发出更有效的肿瘤转移治疗方法,为癌症转移研究提供了一个全面视角。
此外,文章还介绍了部分新兴技术在肿瘤转移治疗中的潜在应用策略,为肿瘤转移的治疗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为未来癌症治疗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