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普活动 >>科技信息

科普活动

科技信息

专家呼吁:健康减肥需进行系统化干预

来源:科技日报
字号:+-14
浏览次数: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今年的主题是“改变系统,更健康的生活”(Changing Systems,Healthier Lives)。

  健康减肥一直以来是困扰不少人的难题。数据显示,全球肥胖率逐年上升,成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如何健康减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教授李小英道出了系统的概念。他表示,肥胖发生并非由于单个病因,饮食结构变化、能量消耗减少、生活节奏紊乱等整体问题是肥胖的主要致病因素。

  “过去几十年间,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和提高,中国人的饮食变得更加丰富,食物种类增多,热量摄入逐渐增加。与此同时,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日常活动量明显减少。”李小英指出,因此,要通过“长期体重管理”系统改变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不平衡的状况,长期管理不仅能避免反弹,还能避免反弹带来的慢性病风险的增加。

  如何实现长期体重管理?李小英表示,做到每天进食七分饱,实际上对体重管理会有很好的长期效果。生活作息要有规律,因为熬夜的人往往更容易发胖,生活节律紊乱会导致饮食习惯也变得不规律。无论是工作压力,还是生活压力,都可能导致肥胖。

  在我国,有近三成的成年人为腹型肥胖,即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85厘米,这是一种危害更大的肥胖类型。当BMI(身体质量指数)≥28且伴有至少一项肥胖相关合并症或代谢异常时,可以定义为“临床肥胖症”。此时,患者更需要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尽早进行医学干预。李小英表示,传统口服减重药物的减重效果有限。创新药物,如双靶点GIP/GLP-1类药物在临床试验中的减重效果相较更加明显。但如果单纯依靠药物,停药后患者如不继续生活方式管理,也会面临反弹的问题。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2024年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旨在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

  在该活动的引导下,医院开始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为公众提供体重管理综合治疗。李小英介绍,减重门诊量需求很大,线下以内分泌科为主,采用MDT(多学科联合诊疗)的形式,汇集内分泌科的专科医生、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等对肥胖患者进行系统化指导和教育,管理好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