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普活动 >>科技信息

科普活动

科技信息

院士专家提醒:健康过年 春节饮食别忘了“减油”“降饱和”

来源:科技日报
字号:+-14
浏览次数:

  今年春节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发起的“体重管理年”活动后的首个春节。如何科学饮食,避免“每逢佳节胖三斤”?专家提醒,春节期间大餐、零食吃得多,享受美味的同时别忘了“减油”“降饱和”。成年人将摄入的脂肪总量减至总能量的30%以下,有助于防止超重肥胖。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认为,在“减油”方面,除了日常需要注意的减少家庭烹调油使用,春节期间还要关注以下几点:油炸食品和糖油混合物是春节期间各地最常见的小吃,逛吃时需要合理规划、控制总量。春节在外就餐多,餐馆的菜肴往往重油重盐,负责点菜的朋友需要有意识地多搭配清淡菜品(如蒸煮、白灼等)或向服务员提出“少油”需求。春节离不开饺子和汤圆,拌馅时尽量少放肥肉、不用猪油。春节大餐往往是油汤油水,最好不要用菜汤拌米饭、蘸馒头,喝汤先撇浮油。瓜子、花生等坚果是春节必备零食,很容易吃过量,建议每天不超过“一把”。坚果虽然脂肪含量高,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适量食用有益健康。

  在“降饱和”方面,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认为,“减油”本身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但以下几点可能更为精准有效:摒弃“荤油更健康”的错误观念,少用荤油炒菜。动物脂肪并不是不能吃,而是吃肉时就已经摄入不少动物脂肪,还需要留一些份额给营养价值更高的乳制品以及更加美味的腊肉、香肠等。多数人懂得适当控制五花肉、肥肠等肉眼可见的肥肉摄入,但雪花牛肉、猪颈肉等“隐形肥肉”的脂肪含量更高,也需要适当控制,比如猪颈肉的脂肪含量可达40%—60%。建议适当用一些水产或禽肉替换猪牛羊肉。糕点、曲奇、薯片等春节常见休闲食品脂肪含量较高,且多为奶油、黄油、棕榈油等饱和脂肪较多的油脂,需要适当控制摄入量。

  除了“减油”“降饱和”,体重管理年当然不能忘了运动。春节期间还坚持体育运动的自律人士当然值得钦佩,但能做一些碎片化的身体活动也是很好的。除了外出访友和逛吃旅游,还可以做哪些呢?比如多参与家务劳动,走楼梯而非坐电梯;看电视的时候走一走、跳一跳,做几个蹲起、臂屈伸;短距离内走亲访友以步行、骑车代替乘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