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普活动 >>科技信息

科普活动

科技信息

2024年中国慢性病防控大会召开,专家热议——慢性病防控要打出“组合拳”

来源:科技日报
字号:+-14
浏览次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居民总死亡人数的88%。”10月19—20日,2024年中国慢性病防控大会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表示,当前我国慢性病流行病学特点呈现新变化,肥胖、吸烟等重点因素影响日益突出,应强化综合施策,推动关口前移。

  “防控慢性病需要采取全面、系统的方法,责任远远超出了卫生部门。”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认为,教育、金融、农业、城市规划等部门均可发挥重要作用,例如中国进行的“体重管理年”活动就体现了多部门协同,特别侧重于创造健康生活方式的支持性环境,这种切合实际的做法值得肯定。

  与会专家认为,慢性病的流行病学呈现时代特点,应紧紧围绕关口前移、综合防控,进一步汇聚各方力量打出“组合拳”,探索慢病防治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

  科技重大专项启动,为慢性病防控提供系统方案

  “国家已启动四大慢病防治研究科技重大专项,针对重大需求提供系统化的科技解决方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介绍,重大专项以国家战略需要为导向,加强科技资源整合,集聚力量,开展组织化的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当前,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表型组学等不同层面的“生命密码”研究持续推进,为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数据载体,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则提供了强大的分析平台。

  曹雪涛指出,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工具在慢性病防控中的作用,围绕慢性病防控的关键难题,统筹优势力量,深入挖掘慢性病防控的数据资源价值,提高筛查和干预效果,为政策制定和科学决策提供支持依据。

  陈竺介绍,重大专项的总体战略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整合基础和前沿研究,着力科学决策和实施,系统研究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开发用于监测、筛查、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的创新技术体系,推进健康科学与物理、化学、工程学的交叉,促进临床转化研究,构建诊疗指南、队列研究平台、高质量样本库等,示范推广有效慢病防控体系,普及高质量、均质化疾病诊疗方案。

  综合施策成效渐显,推进全周期慢性病健康管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要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关键指标是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要进一步降低。”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高光明表示,该指标已经从2015年的18.5%下降到2023年的15%。

  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院士表示,“三率”的显著上升表明,近年来的综合施策、宣传教育和系统干预是有成效的。当前,各地慢性病防控小组组长“一把手”的比例已由原来的约一半上升至近九成,这大大推动了慢性病防控政府责任的进一步落实。

  慢性病防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全民参与缺一不可。为探索慢病管理最佳措施,我国已建设488个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覆盖17%的县区市。

  沈洪兵介绍,相关数据显示,示范区内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慢性病危险因素影响逐步降低,示范区居民吸烟率和有害饮酒率的下降幅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率的增加幅度均表现更优。

  据了解,当前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40岁以上居民肺功能检测率等指标仍与规划指标存在差距。为进一步推进慢性病健康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陆续发布四大慢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强化政府、部门、社会、个人四方责任,集中各方力量为重大慢性病防治提供支持和保障。”高光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