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2024中法医学日活动在服贸会期间举办,活动发布了全球慢阻肺病指数(COPD)(以下简称指数)。指数通过分析各国在可及性与照护覆盖范围、卫生系统特征、政策环境、疾病负担和环境因素5大维度,呈现了5大洲34个国家慢阻肺病防治情况的全貌。
“全球慢阻肺病指数的发布增强了全球对慢阻肺病的理解以及对慢阻肺病的干预和管理总体概况的了解。”作为全程参与指数研究的中国代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长、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教授介绍,指数显示,中国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相比有着良好的政策环境,针对慢阻肺病综合防治出台了多项政策,积极推动多方协同应对慢阻肺病。
指数:亟待重视慢阻肺病
据了解,指数由哥本哈根未来研究所独立开发,研究历时9个月完成,由7位全球疾病与政策领域的权威专家及全球患者组织代表组成全球慢阻肺病指数(COPD Index)研究执行委员会,与全球200名慢阻肺病领域专家合作完成,囊括1500 多个数据点,通过数据化分析展现全球多个国家慢阻肺病防治及管理现状。
陈荣昌表示,指数通过深入的数据分析,为慢阻肺病作为全球各国的公共卫生优先事项的防治和管理决策提供扎实证据。
指数显示,相较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慢阻肺病防治与管理方面的整体表现仍待提升。其中,我国慢阻肺病的疾病负担较重,呈现“三高”特点,即患病率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高。目前,我国慢阻肺病总患病人数约1亿,已成为我国第三大死因,年死亡超100万人。在经济负担方面,指数显示,我国慢阻肺病人均经济成本约为942美元。
9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发布通知明确将慢阻肺患者健康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呼吸道疾病防治,组织开展慢阻肺病患者健康服务。
深化合作创新,降低慢阻肺病疾病负担
降低疾病负担,科学治疗策略必不可少。慢阻肺病主要治疗目标是减轻症状和降低未来急性加重风险,包括防止疾病进展、防治急性加重及减少病死率。而加速创新药惠及患者是降低重症住院率、降低急性加重、遏制死亡率攀升更加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以往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和抗炎药物为主的传统治疗方式虽然可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减缓疾病进程,但仍有部分患者容易面临难以预防急性加重、局部免疫功能低下、未来感染风险增加等问题。”陈荣昌表示,目前慢阻肺病的治疗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一些创新突破性成果如生物靶向治疗药物的出现为患者带来新希望,帮助患者控制疾病症状、降低急性加重风险并提升生活质量。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杨汀教授认为,长期以来,我国持续关注以慢阻肺病为代表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通过加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规范诊疗和质量控制、实施综合保障等举措,有力促进并指导我国慢阻肺病综合防治与管理。然而,高疾病负担、高死亡率、创新药有待更快临床可及的现状表明我国慢阻肺病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
中法医学日进一步加深了两国在医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共同应对以慢阻肺病为代表的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平台。作为法国医药健康企业,赛诺菲一直以来联合多方支持中法医学的交流。赛诺菲方面表示,将持续深耕免疫领域,为慢阻肺病防治提供从预防到治疗的突破性创新产品,为降低慢阻肺病疾病负担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