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境内发现了哪些古人类化石?这些古人类与现代中国人有什么关系?厘清这些问题,对研究人类演化史、探索中国人的由来具有重大价值。
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等专家提出、中国古生物学会推荐的科学问题“中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是否为现代中国人的祖先”,入选中国科协发布的2024十大前沿科学问题。
“这个问题是东亚地区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前沿和热点。”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研究清楚这个问题对探索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人起源有两种假说
人类起源与演化是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目前发现的证据,人类起源与演化过程包括最早人类的出现(从猿到人的过渡)、早期人类演化、直立人起源与演化、现代人起源和现代人群形成与扩散等不同阶段。
我国古人类化石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是1929年北京周口店猿人化石的发现。1949年后,我国古人类学得到迅速发展,古人类学家发现了一大批考古遗址和化石材料,国际古人类学界对东亚地区人类起源与演化的关注随之不断增加。
“中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是否为现代中国人的祖先”这一问题,是东亚地区人类起源和演化的未解之谜,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两种假说:现代人多地区起源说和现代人走出非洲说。
在古人类学或人类演化研究中,对“现代人”的定义有不同理解。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人是指在骨骼和牙齿出现一系列现生人类标志性特征的人类成员,也被称为解剖结构上的现代人,又称现代智人。
多地区起源说认为,现代人不只有一个起源,而是有多个起源。“我国多地发现的化石表明,古人类进化模式以连续进化为主,附带有少量与境外人群的杂交。北京猿人是演化成黄色人种的祖先之一,北京猿人—山顶洞人—黄色人种是祖先后代关系。”吴秀杰说,走出非洲说则认为,现代人起源于20万年前的非洲,在距今7万—5万年,开始从非洲迁移出来,并最终取代当时存在于欧洲和亚洲的古人类。对这两种假说,学术界目前仍然莫衷一是,尚无定论。
化石证据揭示演化历程
迄今,我国境内近80处地点出土了更新世时期的古人类头骨、牙齿和头后骨化石,年代跨越更新世早期、中期到晚期,包括直立人、中更新世古老型人类、早期现代人以及一些演化分类存在争议的化石人类成员。“现有的化石证据表明,人类在东亚地区的生存与演化时间可追溯到170万年前或更早。”吴秀杰说。
我国在田园洞、黄龙洞、智人洞、陆那洞、道县等地发现的晚更新世人类化石,已有现代人标志性特征以及可靠的年代数据。它们将现代人在东亚出现的时间提前到12万—8万年前。
我国还陆续在澎湖、许昌、华龙洞、夏河、哈尔滨等地发现了30万—12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晚期中国古人类化石。“这些化石中部分已具有与现代人相似甚至一致的形态特征。这些发现提示,人类从古老形态向现代形态的演化过渡,在30万年前的中国某些地区已经发生;中更新世晚期古老型人类向早期现代人演化过渡的时间可能早于30万年前,早期现代人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很可能更早。”吴秀杰解释。
虽然目前古人类学家已在相关研究方面取得可喜进展,但现代人在东亚大陆的起源与演化的过程非常复杂,这一过程中仍有许多难题尚待厘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举例说,中国境内最早出现的人类是什么人群、中国古人类和现代人有何种关系、早期现代人出现的时间及迁徙路径、现代中国人群的由来和族群融合等问题需进一步探讨。
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谈及当前化石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武说,中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形态及演化分类复杂多样,其中部分古人类可能向现代人演化过渡,而另外一些古人类则可能分属不同的古人类成员,其演化地位尚未明确。具体哪些古人类演化成了现代人,答案尚不清晰。
在10万—1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现代人经历了复杂演化过程,呈现区域性差异以及现代人群特征分化趋势。进入1万年前以来的全新世,现代人进一步分化为不同现代族群。“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及现代人群(族群)的形成与分化过程,也是现代人演化研究的一部分。其中许多细节规律尚不清楚,未来需有计划地加强研究。”刘武说。
近年来,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及国内外相关研究团队持续开展攻关研究。
未来,他们将以东亚大陆古人类化石和全新世人类遗骸为主要研究材料,对不同类别化石的形态表现特点、时代变化、区域变异等进行系统研究,分析论证东亚古人类和现代中国人群在体质形态、遗传和年代上是否有联系、现代中国人群到底来自哪里等争议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东亚大陆人类演化规律,厘清中国人的演化脉络,弄清现代中国人的祖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