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世界肺癌大会举办期间,我国开展的一项“头对头”三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引发关注。该研究领衔专家、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周彩存教授在会上详细分享了抗体药物依沃西与帕博利珠单抗(俗称“K药”)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多中心、双盲、对照的三期临床试验研究数据,结果显示由于前者能够同时作用于两个肿瘤靶点,相较于后者可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达49%。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发肺癌病例约为106.06万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为最常见的肺癌类型。由于肿瘤免疫新机制的发现,肿瘤治疗的方法实现迭代。当前,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检测表达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采用免疫单抗单药和联合化疗等作为标准治疗方案。但既往研究显示,免疫单抗单药治疗的生存获益有限,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大约为5—8个月,联合化疗的方案可延长至10个月左右,但化疗的全身毒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化疗对患者机体的损伤也影响了后线治疗的获益。
如何让患者在获得更大生存获益的同时减少诊疗方案带来的负面影响?世界肺癌大会上,与会专家进行了新药开发和临床肿瘤治疗方案的深入探讨。
据了解,K药的癌症治疗原理是阻断癌细胞对正常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使人体内的免疫细胞能够正常发挥作用杀灭癌细胞,该机理获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其临床应用使得肿瘤治疗开启了免疫治疗的新阶段。与其开展“头对头”研究的依沃西由我国创新药企康方生物自主研发,具有同时靶向PD-1靶点和VEGF靶点、发挥两个靶点协同抗肿瘤的创新作用机制,目前已获批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成为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肿瘤免疫+抗血管生成”协同抗肿瘤机制的双抗新药。
“头对头试验”是指非安慰剂对照的试验,是将临床上已经使用的治疗药物或治疗方法作为对照进行的临床试验,可看作是两种药物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的直接比较。
与会专家认为,通过创新药物的设计,可以实现在减少化疗药物的前提下,有效延长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且显著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周彩存表示,此次“头对头”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肿瘤免疫+抗血管生成”双重抗肿瘤机制有望实现协同增效的临床效果,有望为一线肺癌患者带来“去化疗”的诊疗方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