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普活动 >>科技信息

科普活动

科技信息

肿瘤治疗“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 需兼顾创新性、个性化和成本控制

来源:科技日报
字号:+-14
浏览次数:

  8月19日是中国医师节。作为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广大医务工作者长期以来与复杂难治的恶性肿瘤开展斗争,同时在治疗的创新性、个性化以及成本控制方面不断开展实践探索。

  “以常见的恶性肿瘤淋巴瘤为例,尽管单抗化疗联合的治疗方案使得临床治愈率不断提升,但我国整体淋巴瘤5年生存率与‘健康中国 2030’提出的总体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46.6%的目标仍有差距。”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淋巴肿瘤诊疗中心邹德慧教授表示,我国淋巴瘤发病率逐年增高,但由于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误诊误治。

  以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亚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例,其侵袭性强,发病时间短,进展快,但如果得到有效治疗,患者也是有机会实现临床治愈的。但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淋巴瘤规范化诊疗水平存在差异,一线治疗的差距较大,精准诊断平台的不足,无法对患者进行精确的分层治疗,创新药物可及性差距大,一些二三线城市和偏远地区患者无法及时用上创新的治疗手段。

  为此,邹德慧建议,应进一步推行精准诊断指导下的预后分层个体化治疗和规范化的诊疗路径。

  “同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但患者的具体情况却可能存在很大差异。”邹德慧表示,个性化治疗方案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合并症、身体状况以及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等因素。在治疗方案难以实施时,医生应有能力进一步探索更加适合的治疗方案,如去除传统化疗细胞毒药物,应用维泊妥珠单抗联合方案等。

  尤其在近年来不断有创新联合疗法出现的背景下,专业医生更应加强探索,在符合伦理要求和相关法规的基础上,开展免疫治疗、免疫靶向药物以及小分子靶向药物等联合治疗的相关研究,推动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法的普及,让更多患者受益。

  针对淋巴瘤治疗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和照护负担,邹德慧呼吁尽快将已经上市或批准的创新药物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以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通过提升患者长期生存甚至临床治愈的机会,可以减少复发难治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照护负担,从长远来看,更能节省反复治疗的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