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普活动 >>后备人才培养计划 >>实验室简介

科普活动

实验室简介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字号:+-14
浏览次数:

  生物电磁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组建,2011年6月被北京市科委正式认定,现任重点实验室主任为宋涛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姚骏恩教授。

  一、研究方向

  以电磁场理论和电磁技术为依托,探索生命活动中电磁现象的本质以及电磁场对生物体作用的内在机理,为环境电磁防护提供技术指导,为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仪器和生命科学仪器奠定技术基础。具体包括:生物电磁特性及其应用、电磁场的生物学效应及其物理机制、生物微检测与微能源技术、纳米尺度下生物体原位操纵及微加工的综合应用技术,以及基于上述技术的新型医疗仪器和生命科学仪器的研制等方向。

  二、研究成果(包括本领域研究成就、形成的产品、发表的文章、专利、专著、标准、获奖等内容)

  以生物电磁特性为核心,系统研究了极低频电磁场生物学效应机制,在生物电磁学领域专业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结果对电磁环境评估有重要意义。

  从生物电磁技术出发,开发了多种医疗设备和生命科学仪器。(1)曾合作研制出国内首台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与企业合作研制的开放式磁共振成像系统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并批量生产。(2)以紫外固化胶水作为印刷介质,以普通纸张为承印材料研制出新型盲文打印系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进行了展示,获得上海世博科技先进集体荣誉。(3)合作完成了我国首台用于环境与公共场合颗粒物生物特性检测的仪器设备,并成功应用于奥运会、北京市地铁等相关重点工程。(4)与浙江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单位合作研制了生物人工肝体外支持系统并进行了动物实验验证,其中与浙江大学合作的“肝衰竭人工器官替代治疗研究”,获2012年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三、研究团队

  实验室具有一支生物、医学和电工技术交叉的研究团队。现有32名研究人员,14人有高级职称,平均年龄38岁。

  四、开放交流

  面向海内外设置开放课题,吸引国内外同行在本实验室开展电磁场与生物医学的交叉。与法国科研中心、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组建了“中-法生物矿化与纳米结构联合实验室”。与浙江大学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国康复中心、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等联合开展产学研医四结合的研发合作,加强研究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