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普活动 >>科技信息

科普活动

科技信息

专家释疑:“吸血鬼病”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来源:科技日报
字号:+-14
浏览次数:

  在西方传说与影视中,吸血鬼往往是一种神秘的超自然生物。他们畏光、常在夜间活动、皮肤苍白、多以人血为食,拥有着超级漫长的寿命。

  殊不知,这种存在于西方传说与影视中的奇幻生物,为医学上的一类特殊的病赋予了神秘的名称——“吸血鬼病”。受西方影视文化影响,在我国十分罕见的“吸血鬼病”仿佛也蒙上了一层传奇的色彩,鲜为人知。

  近日,“女子长期乏力全家查出吸血鬼病基因”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吸血鬼病”究竟是一种什么病?有何临床症状?如何预防和治疗?近日,科技日报记者带着上述问题,专访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任毅。

  卟啉病8种亚型之一

  “‘吸血鬼病’,医学上称之为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是卟啉病8种亚型中的一种。”任毅表示,该病因血红素合成途径中的某种特定酶存在缺陷,导致血红素生成链条被打断,从而引起卟啉等中间产物的血浓度异常升高,最终造成皮肤等组织损伤。

  血红素的合成需要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在整个反应链条中,任何一种酶存在缺陷都会导致最终产物血红素生成障碍,某些中间产物的浓度异常升高,从而致病。

  2020年4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发布的《中国卟啉病诊治专家共识(2020年)》(以下简称《专家共识》)指出,卟啉病根据不同种类的酶缺陷分为8种亚型:X连锁原卟啉病、ALA脱水酶卟啉病、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迟发性皮肤卟啉病、遗传性粪卟啉病、变异性卟啉病、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若按临床类型分类,则可分为皮肤光敏型、神经症状型及混合型卟啉病。

  《专家共识》提到,卟啉病是罕见病,不同类型的卟啉病发病率不一,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

  任毅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吸血鬼病”发病时表现为阳光暴露下的皮肤出现疱疹导致面部器官溃烂,还可能会出现严重贫血、腹痛等症状。最初西方国家因该病患者皮肤溃烂、惧怕阳光等特点,将之视为吸血鬼故事的原型之一,故有“吸血鬼病”之称。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吸血鬼病’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大多数于幼时发病,极少数在成年时才出现症状。”任毅指出,目前学界对该病的研究相对有限,尚未发现有效的预防措施。但若家族内有确诊病例,则其他家庭成员应引起足够警惕,建议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基因测序。在“吸血鬼病”患者未发病或早期发病时可通过一些措施减缓疾病进程,如减少阳光暴露、补充维生素D、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应激等。

  “吸血鬼病”因具有光敏特征,在临床症状上属于皮肤光敏型卟啉病的范畴。《专家共识》指出,皮肤型卟啉病的治疗方式以避光为主,可通过物理性防晒霜、皮肤防晒服、保护性眼镜等措施,尽可能地减少阳光、灯光照射到患者皮肤上。其中,患有严重皮肤症状和严重贫血的“吸血鬼病”还可通过红细胞输注抑制骨髓造血和骨髓卟啉的产生。

  “更应注意的是,‘吸血鬼病’在我国十分罕见且临床表现具有不特异性,常被误诊。如果有疑似症状者,应引起重视。”任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