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普活动 >>科技信息

科普活动

科技信息

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肺部CT筛查

来源:科普时报
字号:+-14
浏览次数:

 “以前我们在临床上很少见到30岁以下的肺癌患者,但现在二三十岁的肺癌患者明显增多。”近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肿瘤外科主任医师陈钢,在接受科普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

  今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年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人,癌症死亡人数300万人。其中,肺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都居癌症之首,分别达到了82.8万人和71万人,并且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

  陈钢认为,肺癌的发病率高居不下,一方面是其发病原因和人们现代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吸烟、严重的大气污染、长期的高压力生活状态、不良的生活习惯都可能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代医学的筛查手段越来越先进,所以越来越多的肺癌被早期发现。

  查出肺结节不等于患上肺癌

  目前,通过CT等影像学检查,很容易就能发现直径小于3厘米甚至小于1厘米的小结节。由于部分早期肺癌在影像学上也表现为肺结节,因此,查出肺结节在引起广泛重视的同时也给很多人带来了烦恼。许多人会认为,查出肺结节就等于自己患了肺癌,导致盲目恐慌。

  “肺结节包括实性结节、亚实性结节及磨玻璃结节,”陈钢介绍,“80%以上的肺结节都是良性的,不需要进行处理。”他解释,肺结核、慢性炎症、陈旧性病灶等肺部良性疾病也可以表现为肺结节,仅有20%左右的肺结节存在恶性肿瘤的可能性。“一般亚实性结节和磨玻璃结节的恶性率较高。”

  “由此可见,肺结节并不等同于肺癌,最重要的是尽快咨询专业医生以明确诊断。”陈钢提醒,对于体检发现的肺结节,定期复查是规范化治疗的关键。一般来说,对于单个直径小于8毫米的磨玻璃样结节,建议每三个月复查一次胸部CT,如果没有异常变化,则可以改为一年一查。对于单个直径大于8毫米的磨玻璃样结节,如果定期复查发现结节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建议手术切除。

  微创手术加高科技让早期肺癌精准切除

  “早期肺癌患者不用化疗,可以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规范化手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陈钢介绍,目前肺癌的外科治疗理念已经转化为“微创、高效、保功能”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强调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尽可能保留正常脏器功能、减少患者机体系统损伤。

  陈钢介绍,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大,令患者感觉痛苦。而微创手术不需要切断肋骨,也尽量避免了肌肉和肋间神经的损伤。

  “早期和部分进展期肿瘤患者只需打1个或几个1—3厘米的小孔,就可将肿瘤完整切除,同时还能进行彻底的淋巴结清扫。”陈钢说,微创不仅体现在手术切口较小上,还体现在术后的快速康复上。在与传统开胸手术效果等同的情况下,微创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疼痛减轻、康复快、合并症少等优势,已成为早期肺癌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外科治疗的常规手术方式。

  对于边界不清的小结节,以往在手术切除过程中存在难找寻、难切除的风险。现在随着科技进步,手术开始前,通过三维重建肺血管、支气管和肺模型及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进行精准的肺段切除,必要时还可以将术前的3D模拟成像放大到1:1的真实大小,投射在患者身上,实现影像模拟与实际情况的完全重合,再次确认病变的真实位置,确保预判手术路径和切除范围的可靠性。此外,还可以通过“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进行微创手术。

  高危人群每年应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

  陈钢提醒,肺癌早期常常没有临床症状,只有当肿瘤体积比较大,对周围组织的侵犯较多或出现远端脏器转移时,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而且肺癌所致的咳嗽、咳痰等症状也与一般呼吸道疾病症状相似,等到出现症状才就诊,往往会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定期对肺部进行体检筛查,对肺癌的早诊早治意义重大。

  胸部X光检查和低剂量螺旋CT是目前最常用的肺癌筛查方式。“由于在正位胸片上,肺组织与纵膈、心脏及膈肌有交叉重叠,胸部X光检查用于筛查肺小结节容易出现漏诊现象。”陈钢说,相比之下,低剂量螺旋CT则可通过高速、连续的数据采集和断面断层成像,克服解剖学死角和组织结构重叠等原因造成的病灶遗漏,对肺结节有很高的检出率,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也更为有效。

  陈钢建议,45岁以上,特别是长期吸烟、长期处于二手烟环境、工作和生活中易接触污染物、有既往肺部慢性病史、有家族遗传史等的高危人群,都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以便尽早发现肺部肿瘤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