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数字健康院士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本届论坛立足于践行健康中国理念,以“数字技术与医学的结合”为主题,邀请两院院士、知名专家学者、医疗机构管理者、互联网企业负责人等,纵论医疗健康数字化发展与转型之道。
随着数字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国家卫健委大力推进健康中国、数字中国两大战略融合落地,远程会诊、互联网医院、智慧医疗等新的医疗业态不断涌现、蓬勃发展。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方来英指出,数字技术已经在医疗卫生、公共卫生、临床科研、技术发展及医院管理中创造了巨大的价值,未来要继续融合发展,追求创造更多的实践场景。
多学科交叉融合
开拓精准医疗新领域
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世界。过去药物研发周期长、投入高、成功率低,需要对数万个小分子进行筛选,最后只有少数能推到临床研究。根据英国AI制药的数据,AI制药将项目立项推进到临床前的候选化合物的时间,从平均的4.5年缩短到13.7个月,而大数据在基因测序上的作用将破解生命科学的终极问题,为人类健康作出重大的贡献。
“去年《自然》发了一篇文章。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思维(DeepMind)用阿尔法折叠技术预测了35万个蛋白结构,把人类对微观生命的认知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表示,“过去计算机是辅助人类,计算机专家在医药公司是打下手的,未来一定是人类给人工智能打下手。”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际灾害救援队首席医疗官郑静晨认为,人类为了弥补自身感知系统的不足,利用智慧给机械设备赋能,才有了我们今天对感知系统的研究;新一代可穿戴设备配备的心率、血压、血氧监测器能够实时准确监测病患的生命体征;脑机接口解码人脑信息、解读意识和情感,还能通过外界刺激来改善脑部的状态。这些技术的突破和创新一次次地刷新了人类操作的极限,为精准医疗开拓了全新的领域。
国家卫健委科教司监察专员刘登峰表示,医学研究向精准、定量、可视化的方向不断地纵深发展,医学技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医学健康发展常态。数字技术和卫生健康事业的深度融合必然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加快大数据互通
推动数字健康新基建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互联网医疗在社会化协同的大势下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了城镇和乡村打通,社区和医院互补,有效缓解了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闻佳表示。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底,国家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本建成,“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向纵深发展,100%的省份、85%的市、69%的县建立了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国7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200多家三级医院初步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
事实上,数字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具有显著优势。从患者的角度看,数字医疗能够跨越时空,解决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一步简化就医流程、降低就医费用、改善就医体验。
从医生和医疗机构的角度看,数字医疗让患者病历、健康档案实现数字化,提高了疾病诊断、患者管理的效率,进一步解放了医疗生产力。数字医疗有助于促进院内管理精细化,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论坛期间,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委会与阿里云联合发布《“数智赋能‘健康乡村’”——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旨在响应国家全面推动城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号召以及全面推进“健康中国”的战略,用科技向善的力量,让基层医疗机构享受数字化红利。